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大結局:不算爛尾,沒懂的快來看這篇深度解析

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大結局:不算爛尾,沒懂的快來看這篇深度解析

文/葉秋臣

終於刷完了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。

此前,我已經專門爲這部作品寫了1-4集的劇評,並表示大結局時也會碼字來談談感受,現在到了該兌現承諾的時候了。

坦白講,5-8集的質量,尤其是第7集前半段,真有點對不起前面4集打下的堅實基礎。

第8集相比之下要好一些,所以也不算爛尾,只是沒有保持住此前的高水準罷了。

豆瓣分數從9.0驟降至8.3分,因爲這個故事完整評價下來的確配不上9.0的水平。

但仔細回想了一下,葉秋臣仍然覺得這部劇有許多值得深度解析的內容,遂將其寫了下來。

沒懂的可以來看看這篇文章,或許能解開你心中的困惑。

其中很多想法比較主觀,如有不同意見,歡迎討論交流。

1.關於簡慶芬

有人質疑,是導演和編劇強行下線了Rebecca,目的就爲了給簡慶芬與何瑞之一箇Happy Ending的結局。

實則不然。

也許沒有拍得令人很舒服,方式方法存在問題,但他們也是另有用意的,於是我嘗試着去還原一下創作者的意圖。

那句“我很愛我老婆”的回答,一來是婉拒Rebecca的邀約,二來是讓簡慶芬覺得自己在被愛着。

不論是否可以被看到,他都不能違背自己的道德準則。

何瑞之屬於那種比較傳統的男人,孝順顧家,爲此甚至完全失去了自我。

他當初在斥責簡慶芬的時候就說過,想到爲了孩子,就不可能去找其他異性尋刺激。

對他而言也是如此,這個回覆與他講的話也是完美呼應了。

何瑞之在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裏,雖然是女人們爭奪去愛的對象,但本質是個工具人。

只是爲了講簡慶芬的故事,專門設定出來的角色而已。

這部劇僅僅只是簡慶芬的宇宙,早在此前的許多細節裏就已經提過了,她也註定是絕對的主角。

正因如此,簡慶芬必然可以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一箇答案。

關於她這場鬧騰人生的答案。

這樣,便可以將那些顫動的碎片意識拼湊成一箇完整的圖案。

至於Rebecca的故事,也許在另外一箇宇宙裏幸福着,也許在另外一箇宇宙裏繼續悲慘着。

但我們看到的只是簡慶芬的宇宙,所以纔有了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這部劇。

2.關於“痛苦”和“快樂”

嫌自己生活毫無波瀾的簡慶芬,在婆婆意外入院需要護理後變得沒那麼悠閒了。

她產生了危機感,並通過自我麻痹去躲避。

本來看似有一份不太費心的工作,也有一箇不用操心的家庭,然而只要天平稍微傾斜,她也無法做到生活和事業的兼顧。

哭,也只能坐在公交車上憋着聲音哭,大聲都不敢。

當簡慶芬把一堆養老中心的材料放在婆婆病牀旁時,她也動了當初自己嫂嫂的念頭。

我們以爲,她終於可以憑此來擺脫這個嫌棄自己的討厭老太太了。

但此時,劇情的畫風突然變了。

那個連自己媽媽都猶豫是否要辭職去照顧的人,竟然果斷決定放棄工作去照顧生病的婆婆。

我看好多人不懂這個設定,覺得很突兀和荒謬。

明面上,簡慶芬當然是爲了彌補何瑞之的愧疚和挽留婚姻,就像當初她將其追到手的過程一樣。

當初簡慶芬只是爲了討好和追求何瑞之,纔去照顧對方的媽媽,甚至搬到一起去住,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爲。

這是痛苦。

但簡慶芬卻樂在其中。

因爲這些付出,最終換來了何瑞之遞過來的那枚求婚戒指。

她必須立刻戴上這枚戒指,生怕機會稍縱即逝,跑了就再也回不來。

即便那不是自己的尺碼,簡慶芬也必須強迫自己塞進去,這枚戒指就像她的婚姻。

處處透着一股勉強的味道。

快樂嗎?

其實是痛苦。

直到最後才知道,原來戒指也是專門爲自己準備的,但猜疑毀了一切。

實際上,如果不是婆婆入院的突發情況,她或許已經忘記了自己是怎樣與何瑞之走到一起的。

那個曾說自己不會忘了何媽媽不喫魚的簡慶芬,也在醫院裏犯了和當年Rebecca一樣的錯誤。

沒有提醒的話,她也很容易忘記。

在喚醒這段回憶的同時,簡慶芬也在與這個擰巴的過往進行和解。

當初穿着用心準備的衣服想要勾引何瑞之,結果最終卻只引來街邊糟老頭子的關注,以爲她是出來賣的。

爲了聽聽聲音,卑微地佯裝自己打錯了電話。

這些都是痛苦。

說實話,葉秋臣在整個追劇過程中,一直都覺得簡慶芬根本沒愛過何瑞之。

她只是單純覺得搶別人的東西很開心,過程越難越有挑戰性,符合簡慶芬那個擰巴的理論。

通過積累“痛苦”,才能獲得“快樂”

那些追求過程中受到的屈辱,就是她口中提及的“痛苦”。

追到手後,“快樂”只是一瞬間的感覺。

所以,簡慶芬從頭至尾都在尋求的目標,不是“快樂”,而是“痛苦”。

樹立敵人,造存在感。

邏輯圓滿,也自洽了。

3.關於何瑞之

何瑞之愛過簡慶芬嗎?

沒有。

一切都是因爲感恩,但那不是愛情。

男人的婚姻裏本來也可以沒有愛情。

簡慶芬之所以討厭何瑞之說“謝謝”,就是太清楚他倆之間的關係了,每一次的道謝都是在提醒她這段愛情到底有多麼荒唐。

何瑞之的思維卻很好理解,也很直接。

既然上一個女朋友媽媽不喜歡,那就直接去選媽媽喜歡的,剛好這個女人也愛自己。

因此他對老婆說的最多的是“謝謝”,而不是“我愛你”。

說實在的,何瑞之本身愛不愛並不重要。

重要的是,簡慶芬認爲對方愛不愛自己。

這是簡慶芬的宇宙,一切都是在她的意識顫動下產生的。

即便何瑞之在上帝視角來看是個好男人,也架不住簡慶芬的多疑和猜忌。

何瑞之不是一箇壞男人,他只是“忠孝兩難全”。

沒辦法忠於自己的心中摯愛,沒辦法捨棄孝道和順從。

如果簡慶芬不去言語刻意挑釁,何瑞之完全能夠做到始終保持那個好好丈夫的形象。

簡慶芬一直在意Rebecca在何瑞之的通訊錄裏,是專門換了名字那種不一樣的存在。

在陪婆婆復健的時候,她也找到了這個人。

與醫師從相識到牀上,速度快到驚人。

同理,簡慶芬此舉還是爲了積累“痛苦”。

所以看起來就是有點矯情,有點作。

她想用這些“痛苦”做素材,在刺激何瑞之後,獲得那種意想不到的爽點。

這種爽,就是“快樂”。

就這樣,簡慶芬把原本平靜美好的幸福生活給作沒了。

這段本來就以錯誤開始的婚姻,也走到了該畫上句號的時候。

唯一的遺憾,孩子太無辜。

好在,這倆人沒有給兒子造成童年陰影,相處還算融洽。

在護理婆婆的過程中,照顧病人成了簡慶芬的生活技能,或者也可以稱爲她的完美工作。

同理,還是在積累“痛苦”。

簡慶芬以爲那個討厭的老太太徹底離開後,自己能收穫理論上的“快樂”,但實際上並沒有。

此時,簡慶芬才發現自己的理論錯了。

於是,她不顧一切去尋找Rebecca,因爲只有從那裏才能獲取自己人生的最終答案。

4.關於Rebecca

看似是雙女主的設定,但其實在簡慶芬的宇宙裏,Rebecca只是喚醒她的配角。

完成使命,功成身退。

Rebecca只是量子糾纏理論之下,必須與簡慶芬配對的人而已。

雖然不是主角,但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出彩。

包括在得知自己患病後的感覺也表現得很真實,人經歷重大變故就是會做一些平時絕對不碰的事情,因爲覺得生命被瞬間縮短了,需要提高效率去享受。

她不喜歡諂媚討好,只是自己在默默努力。

簡慶芬都需要去樓頂和一羣同事抽Y搞社交,但Rebecca只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如果這不是簡慶芬的宇宙,她也不會落得這個悲慘的下場,也許還能在某個地方瀟灑逍遙吧。

不論是簡慶芬還是Rebecca,其實都在體驗一種專屬的孤獨。

不止她們,很多人也都如此。

你看劇中哪個人不孤獨?

都在自己的世界裏掙扎求存着,就連曾經以爲和最好朋友結婚的那個老闆,最後也落得一箇孤獨的下場。

好朋友弄丟了,老婆也變味了。

當初何瑞之爲了防止簡慶芬疑心,所以刪掉了Rebecca的聯繫方式。

但Rebecca還保留着何瑞之的。

信息也沒有刪除,而是停留在他們分手的時間。

這段隔空回答“所以你不要自私了,好不好”,拍攝手法也相當妙。

Rebecca手上的R字文身,既代表了自己的英文名開頭,也代表了何瑞之的“Rui”。

所以她在手機通訊錄裏,給何瑞之存的就是“瑞”。

在簡慶芬的意識世界裏,其實Rebecca與何瑞之是互爲分身的關係,彼此也都是對方的執念,只有合體才能真正的幸福。

雙“R”情侶被拆,簡慶芬就認爲完整的何瑞之被剜掉一塊,不再快樂了。

所以在簡慶芬的夢裏,這三個人一起生活纔是最舒服的方式。

因爲這樣,何瑞之和Rebecca才合體了,所有的一切圓滿並完整了。

與其說簡慶芬關注的是Rebecca,不如說是她在關注何瑞之的一塊重要碎片更合適。

送走了Rebecca,陪她度過最後的日子,也是斷了簡慶芬自己心裏何瑞之的那層執念。

甚至,在Rebecca臨終前,她親口將這個同月同日生的聯繫也斷掉了,意味着從此她們不再是量子糾纏的兩個人。

實在沒必要單獨爲Rebecca的小男友寫一箇標題,因爲他的選擇非常殘酷但也足夠現實,這個世界真的很少有人能夠共患難,膽小怯弱是人性。於是,他才通過找備胎去淡化對Rebecca的感情。

當初簡慶芬問的“女朋友”,其實是問錯了人。

看最後一集時的我,其實哭得很慘。

奇怪的是,我並不知道自己是爲了什麼而哭。

是爲了簡慶芬和Rebecca,還是爲了許多箇像簡慶芬和Rebecca一樣的女人。

每次看完女性題材的作品,我總在思考和分析,究竟怎樣選擇才能走上真正的坦途,才能收穫一箇相對美滿的人生?

左思右想,輾轉反側,但卻始終沒有答案。

答案,藏在每個人的另一箇平行宇宙中。

永遠找不到。

文/葉秋臣

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—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(@葉秋臣)所有,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—抄襲必究—歡迎轉發評論—

#頭條創作挑戰賽##不夠善良的我們#